作为人体重要感官功能之一,
听力帮我们感知周遭的人与环境。
你能想象有一天这项“与生俱来”的功能
受损或消失吗?
病例 1:对越自卫反击战老战士老常(化名)42年前在战场上,由于炸药包近距离爆炸受伤导致听力下降,从而常年与人交流障碍。
病例2:29岁的余先生,从事KTV工作1年,随后检查发现双耳高频听力下降,如今寻找工作成难题。
病例3:姚先生,41岁,长期戴耳机2年,从事噪声工作1年,如今双耳中高频听力下降,再就业问题也成了烦心事。
根据病症,可分为急性损伤,如病例1中的老战士就是如此;慢性损伤,如病例2、3。
袁洵易说,听力损伤开始时是4000Hz处下降,随着暴露于噪声时间的延长,听力损伤的频率范围逐渐扩展至中及低频。
所以,袁洵易提醒:“发现听力有所下降一定要马上就医,及时挽回听力。而生活工作环境存在不利因素的,更要注意及早预防。”
4点预防·从小事儿做起
1、掌握正确使用耳机方法:
①“60-60”原则(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方法),即:听音乐时,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听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。
②不要戴耳机睡觉。
③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。
④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。头戴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损伤要小。
2、噪音环境下记得使用防护耳塞。如噪音超过90分贝的机场、建筑工地等环境,需戴防护式耳塞,可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。假如临时找不到,也可用棉花球、纸球塞耳暂时代替防护。
3、定期检查、发现问题、及时治疗。比如之前提到的小测试就可以帮助自己及时发现问题。另外,经过专业的耳内镜检查、纯音测听、声导抗等系列检查,如发现噪声性聋相应改变,就要处理了。
4、合理饮食,规律作息,强身健体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能保护听觉细胞,记得要多进食粗粮、瘦肉、蛋类、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如果出现噪声性耳聋怎么办?
由噪声环境引起的听力损伤,如果能在一周内就诊,大多数都是可以治好的。一般来说,听力损失超过3个月就是永久性的,目前西医里对此尚无有效治疗方法,应用扩血管、营养神经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,但一般效果不明显。
如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失,应脱离噪声环境,当出现言语交流困难时应尽早选配助听器。
袁洵易建议,
像50岁以上平时听力没有明显下降者,
可每2年到5年检查一次听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