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频听力下降就是对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,通常会听不清男人声音(因为男声相对浑厚,属于低频段的声音);此外,还会有耳闷堵、胀满感、耳鸣等。
听力图表现
“上升型听力损失”,主要1kHz以内低频区听力下降。
低沉的声音听不到/听不清
较为浑厚的男士声音听不太清,而女士声音较纤细,属于高频率的声音,反而听得更清楚些。
低频耳聋长期得不到治疗,易引起眩晕、恶心等,甚至造成焦虑、失眠。
耳闷堵感、耳鸣
低频耳聋容易反复发作。发作起来会感到耳闷胀、有堵塞感,耳朵就像涨满了空气一样;有的还伴有耳鸣(类似发动机或风吹过的声音),但一般不会伴随头痛。
低频听力下降预防措施
控制耳压变化
潜水、飞行或感冒时,避免用力擤鼻,可通过捏鼻鼓气、吞咽、打哈欠平衡中耳压力,防止加重积液。
慎用耳毒性药物
如庆大霉素、化疗药物等,使用前需告知医生听力状况。
饮食与健康管理
减少高盐、高糖饮食,预防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影响耳蜗微循环的疾病。
适当补充锌、镁、维生素B族(如绿叶蔬菜、坚果),可能改善耳蜗代谢功能。
按摩穴位
外关穴位于手臂腕背距腕纹线约5~6公分的尺骨间的凹陷处,与内关穴相对应。经常用拇指按摩外关穴可防治耳鸣、耳聋、听力下降。
低频听力下降的改善效果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。建议每6-12个月复查听力,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方案,多数患者可通过综合管理显著提升生活质量。
对于不可治愈的低频听力下降,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酌情考虑验配助听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