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的数据显示,全球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问题 ,这一比例意味着听力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。对于听力损失,我们常说“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康复”,而助听器是助听干预的关键设备,是不是越早配越好呢?
尽早选配益处多多
人的听觉系统好比一部极其精密的机器,若长期得不到充分使用,各项功能就会逐渐衰退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用进废退”。如果听力下降后没有及时选配助听器,听觉神经由于长时间接收不到充足的声音刺激,会慢慢萎缩退化。
有些老年人听力下降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,时间一长,不但听不清楚别人说话,连理解话语的意思都变得困难重重,别人反复说好几遍才能勉强明白,这就是典型的听觉退化现象。
不仅如此,听力障碍还会给社交带来诸多不便,使人容易产生孤独、自卑等负面情绪。长期处于听不清的状态,还可能致使反应变得迟缓,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。国际著名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发布的报告指出,听力下降的人群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-4倍。
因此,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,尽早选配助听器非常重要。
这些情况建议尽早选配助听器
对于老年人而言,一旦察觉到听力在逐渐减退,并且已经影响到日常交流,比如常常听不清家人的谈话,看电视时需要把音量调得很大,这时就应该尽快前往专业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。
对于成年人来说,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听力难题,比如在会议上无法清晰地听到发言内容,接打电话时存在障碍,也应当尽快选配助听器,以免影响生活和工作社交。
儿童的听力发育对其成长至关重要,哪怕只是轻度的听力损失,都有可能对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,所以一旦确诊听力问题,也应当尽快选配合适的助听器。
特殊情况,再等等
然而,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是不建议过早选配助听器的。比如月龄还较小的婴儿,其听觉系统还处于快速发育和完善的阶段,而且也很难进行精准调试,不宜过早选配。2007年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提倡:已确诊为永久听力损失的婴儿应在确诊后1个月内和6个月之前验配放大设备。目前普遍的共识是在耳聋性质明确且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无效后的3个月内完成助听器验配。
另外,突发性耳聋(突聋)在发生后的3个月内,尤其是黄金治疗期内,有很大机会通过治疗恢复听力。在这段时间内,不建议急于配戴助听器。应在治疗期结束后,听力状况稳定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助听器。
还有就是,处于中耳炎治疗期的患者,由于中耳存在炎症,会导致耳道内的环境极不稳定,在这个时候佩戴助听器,不仅可能使炎症加剧,而且也不利于助听器发挥出最佳效果,所以需要等炎症完全治愈之后,再考虑选配事宜。
综上所述,助听器的选配时机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慎重考量。一般情况下,大多数听力下降患者尽早选配助听器是比较明智的选择,但特殊情况则要区别对待。倘若对听力问题存在疑问,建议向专业的听力师进行咨询,从而做出最契合自身状况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