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耳朵的谣言
别轻信!
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那么耳朵便是我们感知世界美好声音的窗口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掏耳朵会致聋,还可能致癌”“按耳朵治百病”“耳垂出现折痕预示有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”“耳朵疼痛滴消炎水即可”“耳内插葱治耳聋”等传言,那么,这些流传已久的说法是真的吗?让我们来一一了解关于耳朵的传言和科学爱护耳朵的要点。
传言:耳内插葱治耳聋? 真相:没有科学依据,莫让江湖谣言害了自己。 我们的耳道非常狭小,如果不清楚耳道结构,盲目耳内插葱治耳聋,很容易会引起耳道皮肤异常的反应,造成耳道皮肤损伤,甚至还可能会对鼓膜造成损伤,发生耳内感染,引起外耳道炎、中耳炎,进一步加重耳聋病情。 传言:耳朵进水会发炎? 真相:专家表示此说法不完全正确。 人耳结构分成三部分,外耳、中耳和内耳。一般情况下,游泳或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点水问题不大。除非是鼓膜破裂或不完整,导致外耳和中耳相通,引起耳内感染发炎。 另外,如果是脏水进入耳朵,注意要及时清理。耳朵进水可以采用单脚跳的方法将水倒出,或者使用棉签把水吸出,但要注意不能把棉签伸得太深,否则会伤害到耳朵。 传言:耳朵前面有小孔,是“富贵孔”? 耳朵前面的“富贵孔”在医学上称为耳前瘘管。耳前瘘管很常见,属于先天性畸形。说简单点,就是在妈妈肚子里发育过程中耳朵上应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好,留下了小孔。有耳前瘘管的人要保持面部清洁,头发干净。洗脸的时候,记得多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后。如果耳朵周围有水,及时擦干。瘘管口或瘘管周围如果红肿发炎,要赶紧看医生,早发现早治疗,符合手术指征就尽早手术,否则会引起瘘管反复感染甚至引起其他并发症。 传言:耳朵越掏越聋,还可能引发癌变? 长期用力掏耳朵可能会引起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,引起耳聋,轻柔掏耳朵只要不造成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,引起耳聋可能性不大。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,不需要频繁掏耳朵进行清理。日常掏耳朵需要注意几点:一是不要挖得太深,二是动作要轻柔,三是要用干净的工具。现在市面上很多 “采耳”的服务不正规,工具不干净,导致交叉感染。如果耳垢太大太多,一定要及时就医,在内镜下取较安全,切不可自行处理。 传言:按耳朵能治百病? 中医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,但对于某些急性病来说,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的多种疗法。虽然耳部有许多穴位,但是普通人很难精准地定位这些穴位。耳穴疗法看似简单,实际上对操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。如果想要得到真正有疗效的耳穴治疗,还是要到正规的针灸科。尽管耳穴疗法有一定疗效,但谈不上“包治百病”。 传言:耳朵大小与寿命有关? 我们耳朵的大小都是从一出生就已经决定好了,跟耳朵大小没有关系。事实上,寿命的长短是跟身体健康情况有关,所以,如果想要长寿,平时就要保持身心健康,劳逸结合。平时多做运动,强身健体。 传言:鼓膜破了一定会导致耳聋? 受伤后的耳朵鼓膜穿孔一般需要口服消炎药,同时避免感冒和耳部进水,一到两个月穿孔愈合之后听力即可恢复正常。穿孔面积大的需要进行鼓膜修补手术。化脓性中耳炎不仅有鼓膜损伤,听小骨的活动也会受到影响,听力损失较单纯外伤性鼓膜穿孔要重一些,如果治疗及时听力也有可能恢复。 传言:耳朵软真的更容易被说服? 真相:耳朵的软硬程度是由遗传因素和个体的软骨构造决定的,和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说服力并没有直接关系。 耳朵软,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立场不坚定、容易受到外界意见影响的人。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,因为它指出了一个人的决策可能受到他人影响的心理特性。然而,将这种特性和耳朵的柔软度联系起来,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真正的“耳朵软”可能并不是字面上的软,而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、感受能力强的特质。这样的人在接受信息时可能会更加全面,也更加灵活地处理不同的观点和建议。
还有耳聋后不要盲目往耳道喷粉或者涂抹药膏,那样医生无法看到耳道里面的情况,可能会延误病情,影响治疗。如果出现听力下降,应该第一时间到耳鼻喉科做相应的听力检查,寻找病因,对症下药。
真相:这是耳前瘘管,跟“富贵命”没关系。
真相:这个说法不无道理,但过于夸张。
真相:我们传统的中医有按穴位治病这个说法,非常神奇。但是“治百病”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真相:这两者没什么关系。
真相:耳朵鼓膜破了会导致听力下降,听力下降的程度视鼓膜穿孔的部位、大小而定,不会引起全聋,及时治疗听力一般能恢复正常。